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丹书 远古 · 帝颛顼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敬胜怠者强,怠胜敬者忘。
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
枉者灭废,敬者万世(《大戴礼》:「武王践祚,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帝颛顼之道存乎?』师尚父曰:『在《丹书》。书之言云云』」。案「昔帝」各黄帝,今从官聚珍本。《学记》疏云。检《大戴礼》,惟云帝颛顼之道,「黄」字)
周志 其二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文王梦天帝,服玄穰,以立于令狐之津。
帝曰:「昌,赐汝望」。
文王再拜稽首,太公于后亦再拜稽首。
文王梦之夜,太公梦之亦然。
其后文王见太公而□之曰:「而名为望乎」?
答曰:「唯,为望」。
文王曰:「吾如有所见于汝」。
太公言年月与其日,且尽道其言:「臣此以得见也」。
文王曰:「有之有之」。
遂与之归,以为卿士晋太康十年汲县齐太公碑》引《周志》)
成相杂辞 先秦 · 无名氏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势移。
曷谓贤。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主诚听之。
天下为一四海宾。主之孽。
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
愚以重愚。暗以重暗成为桀。
世之灾。妒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卑其志意。
大其园囿高其台。武王怒。
师牧野。卒易乡启乃下。
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谗人归。
比干见刳箕子累。武王诛之。
吕尚招麾殷民怀。世之祸。
恶贤士。子胥见杀百里徙。
穆公得之。强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恶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展禽三绌。
春申道缀基毕输。请牧基。
贤者思。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辩贤罢。
文武之道同伏戏。由之者治。
不由者乱何疑为。凡成相。
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
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祥。
治复一。修之吉。
君子执之心如结。众人贰之。
谗夫弃之形是诘。水至平。
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
□而有势。直而用曳必参天。
世无王。穷贤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礼乐灭息
圣人隐伏墨术行。治之经。
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后势富。
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远思。思乃精。
志之荣。好而一之神以诚。
精神相反。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下以教诲子弟。
上以事祖考。成相竭。
辞不蹶。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依前后句例。此处缺三字。○右一章。)。请成相。
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
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以为民。
汜利兼爱德施均。辩治上下。
贵贱有等明君臣。尧授能。
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
尧不德。舜不辞。
妻以二女任以事。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万物备。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
内不阿亲贤者予。禹劳心力。
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
举舜圳亩。任之天下身休息。
后稷。五谷殖。
夔为乐正鸟兽服。契为司徒
民知孝弟尊有德。禹有功。
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得益皋陶
横革直成为辅。契玄王。
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天乙汤
论举当。身让卞随牟光
□□□□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心无度。邪枉辟回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反覆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妒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进谏不听。
刭而独鹿弃之江。观往事
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以喻意。请成相。
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
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事业听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守其职。
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论有常。
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
莫得贵贱孰私王。君法仪。
禁不为。莫不说教名不移。
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守其银。
下不得用轻私门。罪祸有律。
莫得轻重威不分。请牧祺。
用有基。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循领。莫不理续主执持。
听之经。明其请。
参伍明谨施赏刑。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稽其实。
信诞以分赏罚必。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上通利。
隐远至。观法不法见不视。
耳目既显。吏敬莫敢恣。
君教出。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铍滑。下不私请
各以所宜舍巧拙。臣谨修。
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
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右三章。○《荀子》下。《诗纪前集》七。)
卫辉戊子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三
渡河天晓霜,百里无寸草。
驱车古朝歌,风沙剧晴搅。
殷民不复遗,楚宫迹如埽。
峨峨比干墓,屹屹吕望表。
赤爵衔丹书(《学记疏》作「瑞书」)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四
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
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凡事不强则不枉,不敬则不正。
枉者废灭,敬者万世。
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
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
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史记。周本纪·正义》引《书帝命验》云: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云。又见《大戴礼·武王践阼篇》,以「敬者万世」已上为《颛顼丹书》,「以仁得之」已下为师尚父述所闻。)
玉璜刻文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四
姬受命,吕佐旌,德合昌来提。
撰尔雒钤报在齐(《文选·任昉劝进笺》注引《尚书中侯》:「吕尚立变名。」答曰:「望钧得玉璜。」刻曰:云云。又见《宋书·符瑞志》)
大誓 其一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孟津之上,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
予无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德之臣,左右小子,受先公功。
毕力赏罚,以定厥功。
明于先祖之遗”。
师行,师尚父左仗黄钺,右把白旄,以号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太子发升于舟,中流,白鱼入于王舟。
王跪取入,涘以燎。
群公咸曰:“休哉”。
周公曰:“虽休勿休,祗事不怠”。
既渡,至于五日,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雕,其色赤,其声魄。
五至以谷俱来。
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周公曰:“茂哉茂哉。
天之见此,以劝之也”。
恐恃之,使上,附以周公书,报诰于王,王动色变。
八百诸侯不召自来,不期同时,不谋同辞,皆曰:“纣可伐矣”。
王曰:“尔未知天命,未可伐”。
乃还师归(《尚书大传》、《史记。周本纪》、《齐太公世家》,《汉书。董仲舒传》、《书。太誓序疏》引马融《书序》,《诗·大明疏》、《思文疏》、《閟宫疏》、《周礼·太祝疏》、《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篇》、《白虎通·爵篇》、《楚词·天问》注,《文选·幽通赋》旧注、《艺文类聚》十六、《御览》一百四十六。)
效宫词体上文太师十绝 其四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上前一饮釂金觥,侍宴群公喜且惊。
吕尚鬻熊今复见,神仙不必在蓬瀛。
遇上令 其二 战国齐国 · 齐桓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
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之。
不然,将围鲁(《史记。齐太公世家》)
犬韬 其二十六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伐殷,先出于河,吕尚为后,将以四十七艘船济(《文选》注作「舫逾」)于河(《艺文类聚》七十一,《文选王粲从军诗》注,《御览》七百六十八)
金匮 其十四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武王伐纣,都洛邑未成,海内神相谓曰:「今周王圣人,得民心乎?
当防之」。
随四时而风雨阴寒,雨雪十馀日,深丈馀。
甲子平旦,有五丈夫乘车马,从两骑,止门外,欲谒武王
武王将不出见,太公曰:「不可。
雪深丈馀,而车骑无迹,恐是圣人」。
王使师尚父谢五丈夫曰:「宾幸临之,失不先问」。
方修法服,师尚父乃使人持一器粥,开门而进五车两骑曰:「先王大夫在内,方对天子,未有出时。
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
未知长,幼从何起」?
两骑曰:「先进南海君,次东海君,次西海君,次北海君,次河伯,雨师,风伯」。
粥既毕,使者具以告尚父,尚父谓武王曰:「客可见矣。
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风伯耳」。
王曰:「不知有名乎」?
曰:「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句芒,西海之神曰蓐收,北海之神曰玄冥,河伯名为冯夷(《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作「冯修」,《文选。思玄赋》旧注引作「河伯姓冯名」。雨师名咏,风伯名姨。)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
武王乃于殿上,谒者于殿下,门外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
祝融拜,武王曰:「天阴乃远来,何以告之」?
皆曰:「天代殷立周,谨来受命。
愿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四,又一百五十二,《艺文类聚》二,《初学记》二,《文选。雪赋》注,《开元占经》一百十三,《御览》十二,又八百五十九,又八百八十二,《太平广记》二百九十一,《事类赋》注三。)」。
政语 其一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师尚父曰:「吾闻之于政也,曰:「天下圹圹,一人有之。
万民丛丛,一人理之」。
故天下者,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
故夫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唯有道者使之,唯有道者宜处而久之;
故夫天下者,难得而易失也,难常而易亡也;
故守天下者,非以道,则弗得而长也,故夫道者,万世之宝也」。
周武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
政语 其二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问太公曰:「举贤而以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不得真贤之实也」。
武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望曰:「其失在君好用小善而已,不得真贤也」。
武王曰:「好用小善者,何如」?
太公曰:「君好听誉而不恶谗也。
以非贤为贤,以非善为善,以非忠为忠,以非信为信。
其君以誉为功,以毁为罪,有功者不赏,有罪者不罚,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臣比周而蔽贤,百吏群党而多奸,忠臣以诽死于无罪,邪臣以誉赏于无功,其国见于危亡」。
武王曰:「善,吾今日闻诽誉之情矣」。
金匮 其二十一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武王师尚父曰:「五帝之戒,可得闻乎」?
师尚父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
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尧居民上,振振如临深渊。
舜之居民上,矜矜乎如履薄冰
禹之居民上,栗如不满日。
汤之居民上,翼翼乎惧不敢息。
吾闻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
敬胜怠则吉,义胜欲则昌,日慎一日,寿终无殃(宋本《后汉光武纪》建武二年注,《意林》一,《艺文类聚》二十三,《文选。张华女史箴》注,《御览》四百三十,又四百五十九,又五百九十三)」。
金匮 其二十二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武王曰:「吾随师尚父之言,因为慎。
书铭,随身自诫。
其冠铭:「宠以著首,将身不正,遗为德咎」。
书履:「行必虑正,无怀侥幸」。
书剑曰:「常以服兵而行道,德行则福,废则覆」。
书镜曰:「以镜自昭,则知吉凶」。
书车曰:「自致者急,载人者缓,取欲无度,自致而反(」」。(《御览》四百三十五百九十))
九章 其七 昔往日 战国楚国 · 屈原
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诗。
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密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独鄣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久故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省察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𡠜母姣而自
虽有西施美容兮,谗妒入以自
陈情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泛桴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
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杂诗二十首 其五 清 · 王文治
 押漾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一
囚臣小管仲,匹夫老吕望
鹰扬牧野间,虎视葵丘上。
区区仁义名,窃之互矜尚。
遂令儒冠徒,纷争霸与王。
寂寞桐庐江,钓丝轻风飏。
偶然足加腹,天星为摇荡。
古今有此人,始觉天地旷。
完美集序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四、《范忠宣公集》卷一○
自古国家将兴隆平之运、建不拔之基者,则必上天为生贤杰之佐,启佑其主,戴翊其世,而成非常之功。
故有商之兴也,汤得伊尹高宗傅说
周之兴也,文王吕尚宣王得申、甫;
汉之兴也,高祖得三杰,光武得寇、邓;
唐之兴也,太宗得房、杜,肃宗得郭、李。
故皆能光启皇图,成中兴王业。
至于我朝,仁宗皇帝享御绵久,道冠百王,泽浸四海,纯诚骏德,格于皇天。
故天将锡我宋以无穷之祚,是生良弼,以赞襄大议,定策元嗣,置天下于泰山之安,神器有覆盂之固。
时则有若康节张公,以清德直道,奋于寒儒,历职试位,由河东转运使入为御史知杂,正色抗论,以肃朝政。
仁宗从谏知臣,眷公甚厚。
公感上知遇,夙夜思报。
于时国本未立,公因启建储之议,事未果,出典外藩。
及拜御史中丞,复进前说。
仁宗益爱其言,而将行之,遂用公为执政
至嘉祐末,公既为枢密使西府,会韩魏公元宰二府协力,以赞丕命,英宗皇帝遂继大统
公之勋烈,辉映万世。
乃退身养道,十有馀年,康宁寿考,薨于正寝。
而朝廷赠有诰,谥有议
士大夫慕公之德者,哀有词,祭有文。
及铭于圹,纪于碑,而状于太史者,皆所以述公之功德。
得其髣髴,而未之尽也。
至今上特题其碑之额曰「清忠旧德之碑」,然后公之大节,于是乎称矣;
国家崇德报功之道,于是乎备矣;
天下修己为善之人,于是乎劝矣。
一举而三善从之,可不谓之美欤?
在昔人臣立大节、成大功,为天下士民之所称爱者,未必见知于时君;
居高位、席盛宠,蒙遇于时君者,未必见称于士大夫;
善其初者,未必能保其终;
盛其名者,未必能安其身。
如公者兼得而并有之,可不谓之完欤?
嗣子虞部君集公之赠诰、谥议、哀辞、祭文、行状、碑志为上下二卷,以藏于家,以传于世,盖孝子继志述事之一端矣,属某名其集而为之序。
某以先君文正公有同榜之契,而知公行事为详,义不得辞,请名其集曰《完美》,因以公之大节而叙其云。
蔡太师生辰诗四首 其四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天遣飞仙下九州,儗伦慎勿汉唐求。
他年吕望应黄发,今日周公尚黑头。
夹辅元勋归玉铉,太平馀事入银钩。
庆河一派莆阳水,长绕壶山滚滚流(以上宋魏齐贤、叶𦯳《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七)
狱中上书自明 西汉 · 邹阳
 出处:全汉文 卷十九、文选卷三十九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者荆轲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
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大王熟察之。
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
李斯竭忠,胡亥极刑
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
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箕子接舆所笑。
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
大王熟察,少加怜焉!
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
知与不知也。
樊于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
王奢去齐之,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王奢樊于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
白圭战亡六城,为中山
何则?
诚有以相知也。
苏秦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
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璧。
何则?
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
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中山
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
此二人者,皆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身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百里奚乞食于路,穆公委之以政;
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
此二人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
感于心,合于意,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故偏听奸,独任成乱。
昔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
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谗谀,而二国以危。
何则?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彊威宣。
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辞哉?
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子臧是矣;
不合则骨肉为雠敌,朱象管蔡是矣。
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霸不足侔,三王易为比也。
是以圣王觉悟,捐子之之心,而不悦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
何则?
善无厌也。
晋文公亲其雠而彊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何则?
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彊天下,而卒车裂之。
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
是以孙叔敖三去而不悔,于陵子仲三公,为人灌园。
今人主诚能去骄慠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蹠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
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眄者,何则?
无因而至前也。
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
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无因而至前,虽出隋侯之珠,夜光之璧,秪足结怨而不见德;
故有人先谈,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今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袭按剑眄之迹矣。
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
秦皇帝中庶子蒙嘉之言,以荆轲之说,而匕首窃发;
周文猎泾渭,载吕尚而归,以王天下。
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
何则?
以其能越拘挛之语,驰域外之义,独观于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之辞,牵于帷墙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
砥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
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诱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而趋阙下者哉!